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在这个帝国中

A.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 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 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 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 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

A. 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

B. 公正平等的罗马法调动了罗马人的参政热情

C. 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这一过程说明

A. 罗马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 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 罗马法学体系达的完善和成熟

D. 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 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 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 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 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 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 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 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 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1760/68464) 首页 上一页 41755 41756 41757 41758 41759 41760 41761 41762 41763 41764 417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