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当时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出现上下相背倾向

 

“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A. 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 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

C.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 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 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 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 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 由秦王赢政创立

B. 春秋战国已出现

C. 全面取代分封制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约克镇大捷取得胜利后,发动独立革命战争的一些领导人认为:战争结束了,但是革命还没有完成。甚至悲观的认为政权能够坚持5年就很不错了。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 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B. 已经建立了宪政制度

C. 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D. 受到英葡等国的军事包围。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地域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因此决定固守,不再拓展土地,明军永不征伐他国。即使面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为了息事宁人而将沿岸的居民后撤,并且要求臣民不得出海。据此可知明朝

A. 防止倭寇之患而推行海禁

B. 理学导致了中国逐步的封闭

C. 抗击倭寇成为明朝的首要任务

D. 完全拒绝了与海外的沟通。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9788/68464) 首页 上一页 39783 39784 39785 39786 39787 39788 39789 39790 39791 39792 3979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