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节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教合归儒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 《佛经》

B. 《圣经》

C. 《五经》

D. 《道德经》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礼法并施                   D.提倡上善若水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68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682 38683 38684 38685 38686 38687 38688 38689 38690 38691 3869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