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礼法并施                   D.提倡上善若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 《佛经》

B. 《圣经》

C. 《五经》

D. 《道德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三教合归儒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节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李贽曾说道:“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谷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天然之理,心至之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市民阶层对经济权利的要求

B. 李贽极端自私

C. 李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D. 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主张是

A. 工商皆本    B. 反对礼教    C. 反对君主专制    D. 注重实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 

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发展

B. 科举制度完善

C. 造纸术有突破

D. 图书成为商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A. 战国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今天象棋中有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字,宋代的象棋中”“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下列有关由A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

B.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 小篆作为统一的官方文字,有利于文学和思想的繁荣

D. 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A. 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 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 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 兴盛于宋元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  

A.唐诗          B.草书        C.文人画          D.京剧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

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

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

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 实施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 抵制外国侵略,挽救王朝危机

C. 挣脱封建枷锁,关注世界新知

D. 注意世界时局,发展民族经济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这句话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A. 洋为中用    B. 中体西用

C. 师夷长技    D. 古为今用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 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B. 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 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    D. 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

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 关注西方科技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郑观应《盛世危言》中有:“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此段材料反映了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 中学西渐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既要学习西方工商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都改为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发布的《通令尊崇孔圣文》中指出:“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这表明其根本目的是

A. 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 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 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据此推断,“探索”的结果是他们

A. 进行了洋务运动

B. 发动了二次革命

C. 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D. 掀起了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兼收并包”的实质是

A.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B. 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C. 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 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     )

A. 文化的全面革新    B. 教育的重要意义

C. 大学的教育地位    D. 开放的办学思想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 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 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 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中体西用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衆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液迅速

B.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压轴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阅读下面的图片并回答问题:

 

(1)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能体现世俗化和高雅化的分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政府考试文官,居然用“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和“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为题……试问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是否能容这“以君统民,以父统子,以夫统妻”不平等的学说?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胡适《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了挖掉“树根”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