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唐朝、明朝、清朝    B. 秦朝、唐朝、元朝

C. 秦朝、唐朝、明朝    D. 唐朝、元朝、明朝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 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 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 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加强政府职能

B. 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 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 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 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 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祸。”两汉时期频频出现外戚干政,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外戚与皇家的特殊关系

B. 分封制度的残余影响

C. 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完善

D. 专制政治的权力异化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材料所述变化表明

A. 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B. 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

C. 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

D. 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实质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C.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689/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684 38685 38686 38687 38688 38689 38690 38691 38692 38693 3869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