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当选征文反映的主要观点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B.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摩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 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

B. 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 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

D. 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说明

A. 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

B. 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

C. 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D. 自宋以后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

 

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B. 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C. 南方学风更加激进和开明

D. 理学由北向南逐渐传播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富最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材料反映出

A. 司马迁肯定求利的正当性

B. 司马迁肯定“重农抑商”的合理性

C. 《史记》开创经济史叙事

D. 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步恶化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 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 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 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 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 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周武王去世后,其13岁的嫡长子姬诵继位,因姬诵年幼,由其叔父周公摄政。姬诵的另几个叔父管叔、蔡叔和霍叔认为周公有篡位之心,并依次为借口发动了“三监之乱”。由此可见

A. 分封制激化了家族矛盾

B. 宗法制弱化了君主权利

C. 地方势力享有较多特权

D. 周初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题型:连线题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产阶级所构建的国家模式,不论是君主立宪式还是共和式,往往利用了封建社会原有的国家机器。

——摘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提取材料观点并进行论述,也可以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条理清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671/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666 38667 38668 38669 38670 38671 38672 38673 38674 38675 3867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