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己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

A.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 民主化和公开性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

B. 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

C. 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

D. 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    )

A. 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 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到1931年增加到124个,总值为4150美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这表明

A. 苏联的工业技术依赖于西方大国

B. 英美以邻为壑将危机转嫁至苏联

C.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 苏联开始逐步主导国际经济关系

 

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 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 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 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A.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的是

A. 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B.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 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 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

 

《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1965年苏联经济委员会决定:工厂企业的产量计划由企业自行制订,企业完成计划时,可以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基金,利润越高,提取的奖励基金也越多。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企业工人经济待遇

B. 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C. 强化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D. 彻底转变国家经济体制

 

1954-1959年,苏联农业产值以平均每年70%的速度在增长。1958年同1953年相比,谷物产量增长了76%。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重点在农业方面

B. 符合苏联的国情

C. 实现了根本突破

D.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76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757 28758 28759 28760 28761 28762 28763 28764 28765 28766 2876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