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 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 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 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 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
|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A.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经济出现自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 D.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
|
|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 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 发动二月革命的主张 B. 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 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 D. 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场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这反映出 A. 中国是战后“冷战”的中间地带 B. 美国战败是保留实力的结果 C. “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D. 中苏同盟是美国所忌惮的
|
|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 改善民生的理念 B. 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 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
|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16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 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 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 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出于什么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特点? (2)列举三个近代洋务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你对他的行为有何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