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 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

C. 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 政府扶植

 

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 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

B. 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C. 殖产兴业

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藩置县

B.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 实行征兵制

D. 发展近代教育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其中之一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在后来的改革中,起到这种作用的措施是

A. 殖产兴业

B. 文明开化

C. 废藩置县

D. 四民平等

 

“黑船事件”和下图事件客观上对日本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A. 议定关税

B. 日本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

C. 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使日本社会更加动荡

 

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 使农民获得了自由    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 废除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史》记载:“1861年3月3日的皇帝告示使一直为农奴的农民获得自由。他们在法庭上得到了平等,但土地仍属于村社。告示使农民非常不满,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

A. 是一场欺骗,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是一场掠夺,造成了社会的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C. 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专制统治得到不断强化

D. 造成了社会分化,实际上培育了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    )

A. 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 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年革命的根源

C. 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D.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13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128 25129 25130 25131 25132 25133 25134 25135 25136 25137 2513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