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

A. 宋朝    B. 唐朝    C. 汉朝    D. 清朝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

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 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 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 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 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

 

我国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

A.手纺车           B.翻车            C.筒车             D.提花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 春秋时期的芍陂

B. 西汉的白渠

C. 汉代治理黄河

D.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防止商人谋反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D. 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 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54/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49 24850 24851 24852 24853 24854 24855 24856 24857 24858 2485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