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 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
1929—1933年在胡佛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了胡佛水坝(下图);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应对当时的问题。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A. 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D. 实施了成效显著的措施
|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改革背景的是 A. 经济“滞胀” B. 福利国家的弊端 C. 凯恩斯主义失灵 D. 新经济的出现
|
|
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以下相关表述,比较合理的是 A.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曾一度超过美国 B. 二者都采用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促进经济发展 C. 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 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而美国人民因经济危机导致生活水平极大下降
|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未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 D. 人们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 维护革命成果 B. 扫除封建专制 C. 改革风俗习惯 D. 去除封建陋习
|
|
1890年,上海《字林西报》报道:有西人制成新式气球一具,能载八千五百磅之重,升放空中,每点钟行二十五米,各国苟制造此球为行营之用,水陆之兵可以废。对该报道解读合理的是 A. 当时的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报纸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 报纸已成为政治宣传工具 D.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
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B.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一段当代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着婚服在西式教堂中行婚礼 B. 年轻人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网吧 C. 工人上班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坐地铁 D. 徐小姐看上海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 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 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D. 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