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 北宋中期 B. 元末明初 C. 明末清初 D. 鸦片战争时期
|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
|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 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 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B.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C.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D. 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
|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 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 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 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 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
|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
|
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柏林墙的修筑 B. 欧共体的成立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古巴导弹危机
|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 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 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 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 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