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67年共同体宣布成立时,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倒。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共同市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不愿意与我们合作的话,就带头反对他们的计划。材料反映了

A. 英国反对欧洲联合

B. 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

C. 英国的实力在下降

D. 英国希望领导欧共体

 

自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失败到2003年坎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则稳步增长,到2003年5月,全球共签署26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有240个以自贸区为目标。由此可见

A.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B. 多极化导致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

C. 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

D. 建立自贸区是区域集团化的宗旨

 

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

A. 世界经济的制度化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C. 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D.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1925年,苏联谷物的总产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但畜牧业还低于革命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0%。这说明当时苏联

A. 迫切要求改变经济体制    B.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还没有最終完成

C. 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止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战后欧洲国家主要选择了两条复兴的道路: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府承诺明确的计划和无可置疑的党的坚定领导下的方向感;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的结合来转化遭到战争毁灭的社会。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

B. 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

C.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正式分裂

D. 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

 

列宁曾说过,这是“踏上了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使粮食不再是商品,不再是投机的对象”。这表明当时

A. 粮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保障

B.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应有市场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人民利益

D. 列宁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列宁

A. 主张实行农业集体化

B. 提倡社会主义工业化

C.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 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摸索到的在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材料中“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 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贡税”论,实行义务交售制,让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而购买工业品时又多付一些钱。该理论

A. 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B. 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

C. 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D.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题文)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 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15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152 24153 24154 24155 24156 24157 24158 24159 24160 24161 241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