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欧人采用了多种‘疫苗’来抵御共产主义,如社团集体谈判、经济计划、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与福利国家等,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则又为其添加了一种新的‘疫苗’:跨境经济一体化。”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作者 A. 认识到冷战对西欧的影响 B. 担心冷战阻碍经济全球化 C. 认为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 D. 主张加强西欧与苏联的经济联系
|
|
|
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A.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 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 中美关系解冻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
列宁曾在《真理报》上说:“四万万落后的亚洲人得到自由了,对于政治生活已经有觉悟了。此事对于文明的欧洲是不发生关系的,甚至法国至今还未正式承认中华民国。欧洲这种冷淡的态度,用甚么可以去解释呢!原来在西方各处都受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之统治,这资产阶级四分之三已经腐朽。”据此可知,列宁 A. 肯定了辛亥革命 B. 批判了帝国主义 C. 宣扬了俄国二月革命 D. 赞颂了法国大革命
|
|
|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
|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
|
|
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初 D. 20世纪初
|
|
|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
|
|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
|
|
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以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在此影响下,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的私人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当时法国 A. 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趋势 B. 瓦解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C. 破坏了经济全球化的局面 D. 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
|
|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