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推恩令 B. 察举制 C. 郡县制 D. 封国制
|
|
|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以中朝御外朝,加强皇权 B. 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 侍中掌控决策,位高权重 D. 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
|
|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
|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皇帝制 D. 郡县制
|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
|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
|
|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
|
|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 A. 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C. 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D. 统治具有松散性
|
|
|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
|
|
2017年5月,春秋末年兵家孙子的祭祀大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中国 A. 公民素养的开放性 B. 家国利益的冲突性 C. 宗法传统的延续性 D.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