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
|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候之制…… ——《王国维遗书·殷商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
|
|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提议修改或废除旧法律、制定新法律;但若这种提议不能通过,提议人将被起诉,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分。这表明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
|
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1人组成501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 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B. 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 C. 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要特征 D. 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
|
|
|
“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清人著的《军机处题名记》),材料说明设置军机房的目的 A. 为了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 B.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旨意 C. 为了加强西北的边防 D. 加强皇权,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
|
|
|
下列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机构应是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礼部
|
|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主要是因为 A. 宰相胡惟庸乱政 B.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 朱元璋性格多疑 D. 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
|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
|
|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古代的这一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
|
|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