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B.第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
|
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 (3)2min反应达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时 (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下同);混合气体密度比起始时 。 (4)将a mol 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n (X) = n (Y) = n (Z),则原混合气体中a : b = 。 (5)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B.已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能改变的 E.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f接( )( )接( )( )接( )(填各接口处的字母代号)。 (2)E装置中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A装置中试剂X是 。 (4)C装置中的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
|
|
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 =2 Ag +Cu2+ ”设制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选择的电解质溶液是 (填化学式); (2)正极电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生成银的质量为 g。
|
|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请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Z在Y单质中燃烧的产物电子式为 用电子式表示X与R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Y、Z、W、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3)W单质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W单质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 + Q2 >Q3 B.Q1+ Q2 > 2Q3 C.Q1 + Q2 < Q3 D.Q1 + Q2 < 2Q3
|
|
可逆反应2NO2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中n(NO2)/n(NO)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⑤⑥ B.①④⑤⑦ C.①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
|
已知一定温度时:2SO2(g)+O2(g) A.Q=197 kJ B.Q<197×2 kJ C.Q<197 kJ D.Q>197 kJ
|
|
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并吸收多余的R,则R是 A.O2 B.HCl C.Cl2 D.NH3
|
|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稳定性 B.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D.1molX的单质可以跟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