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键、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151 kJ、299 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 kJ的热量。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_________。
|
|
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的“候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以 NaCl、NH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 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__________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____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已装置,理由是________
|
|
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案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pH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造成Al的利用率降低;试剂X可选用____(填序号)。 A.NaOH B (2)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写出溶液中铝粉和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4)还可用以下化学反应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
|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Y和Z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 > (写化学式)。 (2)X、Y、Z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3)向W单质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Y的气态氢化物,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Y的氢化物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Z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在室温下每转移10mol电子放热a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
|||||||||||
X、Y、Z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Z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
||||||||||
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后,将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另一份通入少量Cl2,产生白色沉淀B。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SO2与水的反应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不反应”,也可能是“反应但无现象”。此处应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A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沉淀能否溶于稀盐酸?________。 (3)写出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成2.33 g沉淀B,需消耗标准状况下的Cl2________ mL。
|
|
为了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__;再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
|
|
H1N1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H1N1病毒杀灭. (1)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方程式为 。 (2)将漂白粉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另取少许上层清液, (3)漂白粉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
|
在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下述几种离子:H+、K+、Ba2+、SO42—、I—、CO32—。取该溶液进行下述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该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部分溶液,滴入几滴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四氯化碳层呈紫色; ③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逐渐呈碱性,然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原溶液中: (1)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3)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4)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