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丝绸之路”路线图。 (1)古“丝绸之路”属于大型线形自然文化遗产,列举“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著名文化旅游景观。(至少两项)(4分) (2)说出影响“丝绸之路”选线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安全,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前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6分)
|
|
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如果图中的三道防线遭到人为破坏,则绿洲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1分)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分) (3)绿洲地区发展农业除水源外,其它优势气候条件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道防线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3分)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的关联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3分)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节河径流量减少 D.绿洲沼泽化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
|
下图为某校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
|
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
|
下图1、图2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完成问题。 1.P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 A.对流雨+台风雨 B.地形雨+对流雨 C.台风雨+锋面雨 D.锋面雨+地形雨 2.此次降水对P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A.风化、侵蚀作用 B.侵蚀、搬运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风化、堆积作用
|
|
读下图,完成问题。 1.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
|
按旅游资源分类,云南石林、神农架、青城山—都江堰、安塞腰鼓一般分别归属于 A.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人文活动 B.水域风光、地文景观、人文活动、古建筑景观 C.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人文活动 D.地文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古建筑景观、人文活动
|
|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总人口增加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③④ B.③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
|
读图,判断以下问题。 1.图中三个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的大小比较,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图中②地的自然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
|
旅游规划的内容包括 ①旅游资源 ②旅游活动 ③旅游住宿设施 ④旅游设施 ⑤旅游客源市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