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下图中左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卫星影像图,右图为车载导航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利用左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寒潮和台风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实现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协助商业网点布局 2.有关右图中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通过电子地图可以优选行车路线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
|
下图为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各土地类型中面积减少的有( ) ①未利用土地 ②建设用地 ③水域 ④草地 ⑤林地 ⑥耕地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2.造成西辽河流域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建设 B.过度放牧 C.过度垦殖 D.退草还林
|
|
下图为“东北三省近30年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1.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下列关于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生产、消费状况的判断,错误的是( ) A.消费增加 B.产量增加 C.供过于求 D.供需差加大 2.为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 ) A.迁徙转移矿区人口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 C.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D.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
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1.据图判断,影响北水南调的制约因素是( ) A.沿途多岩溶地貌,水下渗严重 B.沿途排污量大,水质较差 C.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2.该调水工程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可能是( ) A.某些物种灭绝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
|
下图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读图完成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6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 。(5分) (2)甲图地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2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甲: ;乙: 。(2分) (4)甲图中A山脉北坡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而南坡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5)简述两区域相互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1)图丙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2分) (3)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正积极筹备风力发电场。分析两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4)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分) (5)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3分)
|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降水量线,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描述该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2分) (2)该区域的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试说明其自然地理条件。(4分) (3)简析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3分) (4)图中A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4分) (5)河流①流域内的主要特色农业(种植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
|
下图为河川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题。 1.图中A、B、C、D四点,河川径流系数<30%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与贵阳相比,昆明附近河川径流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偏多 B.蒸发旺盛 C.喀斯特地形 D.地表平坦 3.根据河川径流系数分析,昆明附近地区发展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耕地面积少 C.地表缺水 D.气温偏低
|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题。 1.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2.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3.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