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水泥工业的布局要求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城市的区域条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市场条件不够理想,能对此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A.工厂用地 B.水资源 C.政策 D.运输条件 2.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A.招募劳动力 B.提高资源运进能力 C.提供优惠政策 D.建立火电厂 3.若该城市布局水泥厂,最适合布局在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
读我国四个水稻主产区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表明 A.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在增加 B.东北区水稻播种面积减少 C.传统水稻产区的播种面积减少 D.干旱的西北地区没有水稻生产 2.导致四大水稻产区播种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国家政策的扶持 C.北方气候更适合水稻生长 D.南方水稻的市场需求减少
|
|
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市用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979--2000年,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 A.城市用地规模均有大规模上升 B.城市化区域差异明显 C.苏南、苏中、苏北区域间差距缩小 D.较低级别城市发展迅速 2.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市首位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的开发 B.首位城市逆城市化现象 C.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D.首位城市环境恶化
|
|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为广东省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表格数据推断 A.出生率明显上升是广东总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数量增多 C.老年人口抚养比出现小幅度下降 D.总抚养比下降与出生率下降密切相关 2.厂东省人口及抚养比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养老的压力有所减轻 B.利于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C.企业平均劳动力支出有所降低 D.利于广州等市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
|
|
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图,图中所标注的等值线值为人口密度自然对数值。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M地的人口密度自然对数值可能是 A.8.6 B.8.3 C.8.0 D.7.7 2.陔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是 A.人口分布峰值点增多,总体上趋于集中 B.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增大 C.人口分布向西和向南拓展比较明显 D.人口逐渐向外迁移,人口郊区化即将来临
|
|
大高加索山脉,全长约1 200千米,最宽处达200千米,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东经42°26′。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 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 2.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
|
|
哥德堡港,自18世纪初随着瑞典海运业的发展和繁荣而逐渐成为瑞典第一大港。大航海时代以哥德堡港命名的“哥德堡”号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右图为1743—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航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途中,顺洋流航 行的航段是 A.哥德堡→直布罗陀 B.直布罗陀→伊丽莎白港 C.伊丽莎白港→雅加达D.伊丽莎白港→哥德堡 2.“哥德堡”号第三次远航广州途中,对沿岸荒漠环境形成作用明显的洋流位于 A.哥德堡→直布罗陀 B.直布罗陀→伊丽莎白港 C.广州→雅加达 D.布雷斯特→哥德堡
|
|
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米
|
|
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下列四地平均风浪最大的是 A.辽东半岛西岸 B.台湾岛东岸 C.朝鲜半岛东岸 D.本州岛西岸 2.图示时刻的天气状况是 A.①地吸热慢,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 B.本州岛此时天气状况为阴雨 C.黄海海域气流上升,此时为阴雨天气 D.②地天气晴朗,利于出海捕鱼
|
|
下图为同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夜半球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T1时刻,北京时间为 A.12月22日11∶00B.12月23日13∶00 C.6月22日11∶00 D.6月23日13∶00 2.T1至T2期间 A.北京昼长缩短 B.纽约日出东北 C.地球公转变慢 D.悉尼正午影长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