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应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C.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下径流量 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2.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B.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C.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
|
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该国的地理概况描述错误的是 A.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 B.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茶叶是该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2.N市一月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①东北季风的迎风坡 ②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③受热带风暴影响 ④纬度低,附近海面水温较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当M市的人们看不到正午直立物体的影子时,这一天 A.N市日出于东南方 B.M市比N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C.M市昼长达一年中最长 D.M市日落于正西方
|
|
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反映甲图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区域的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西岸有大量的泥沙堆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P地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谷地 C.背斜 D.山岭 2.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3.乙图中的泉水涌水量最大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我国东部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B.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
|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锋面过境后甲城市的天气状况为 A.气温升高 B.空气湿度变大 C.天气转阴雨 D.气压升高
|
|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人工挖掘而成 C.古河道残遗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2.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引水灌溉 B.降水量减少 C.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风沙沉积作用增强
|
|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学生连续三天实测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和正午标杆影长记录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段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接近远日点 B.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D.射入屋内的阳光面积达全年最小 2.关于此时段所属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热带草原草木枯黄 B.吉林松花江适宜观赏雾凇 C.我国西南山区易发生泥石流 D.俄罗斯北部候鸟迁入
|
|
(6分)读某日“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天气系统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分);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的天气特征________。(2分) (2)概述图示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2分)
|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 材料二: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毫米),伊犁河谷地区地形分布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多或少)(2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2)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8分)
|
|
(8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图中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点中,同时看到旭日东升的 是___________。 (3)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正确的是______。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丁>甲>乙>丙 D.丙>乙>甲>丁 (4)甲点夜长为___________小时,乙地日出时间为___________点。 (5)此时,由___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
|
(12分)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名称:(3分)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河流AD段的流向为__________。(2分) (3)B处最高海拔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2分)。 A.150≤H≤200 B.250≤H<300 C.200≤H≤250 D.250≤H≤300 (4)若G、H两地图上距离为3.6 cm,则两地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km(2分)。 (5)若在图示地区拟建一水坝,应选择在___________(1分)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