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上图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左图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据图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
|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 (2)乙图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B___。 (3)简述①地10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下图已绘出盐城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地球( ) A. 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 B. 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C. 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D. 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A. 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B. 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C. 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D. 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
|
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左图中PM—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 60天 B. 100天 C. 180天 D. 340天 2.6月22日,右图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
|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M点代表的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假如地点②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 B. 地点①可能位于80°N C. 图示期间地点③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地点④在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
|
|
如图示意某年3月21日(春分日),站在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站在山顶的人在4:00(地方时)看到日出,已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山顶日照时长约为( ) A. 10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2.此山顶海拔高度约为( ) A. 800米 B. 1 000米 C. 1 200米 D. 1 600米
|
|
下表所列的是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 丁丙甲乙 D. 丁丙乙甲
|
|||||||||||||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太阳高度(不考虑负值)日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中a和c表示纬度度数,b表示某变化幅度。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和c的数值分别是( ) A. 70°、90°和20° B. 68°、88°和20° C. 68°、90°和22° D. 70°、88°和20° 2.该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甲所在纬线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方 B. 乙所在纬线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 80°N各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为20° D. 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变长
|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
|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