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题

读 “某河段横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流位于是(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2.下列关于该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剖面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B. A 岸侵蚀作用强

C. 建港口应选在B 岸    D. 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

 

林先生于 2019 年 1 月 1 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本次航班到达旧金山时,北京时间是( )

A. 3:20    B. 10:15    C. 11:20    D. 16:15

2.林先生出发时为 1 月 1 日,到达时为 12 月 31 日,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A. 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起飞与降落两地经度差异显著

C. 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D. 起飞与降落两地分属不同半球

 

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课题:    探究南美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材料准备: 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

(1)读甲图, 20°S 附近表层水温的 A 海区比 C 海区的     (高、低),判断 A 海区洋流的性质为     ,请在图甲上画出A 处洋流的流动方向。

(2)A 海区位于         气压带与     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     ,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图乙上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

(3)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 A 处沿岸地区气候类型是     ,该洋流对此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及原因是         。   B.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的影响及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读“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2018 年 12 月 5 日开始,为了落实国家“绿盾”行动相关要求,切实保护好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读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 。

 

(1)“丝绸之路经济”在我国境内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递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_________,这种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珠峰南坡山麓的自然带 A 是_____ ,自然带 C 对应的代码是_____,(①高山针叶林带 ②高寒荒漠带 ③高山草甸带)。

(3)珠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成因是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_____状况变化很大而形成;此规律同_____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

(4)珠峰南坡自然带比北坡数目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质构造,甲表示_____构造,乙表示_____构造。

(2)从地貌看,图中丁是_____它是由_____作用形成的; 戊处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

(3)甲、乙、丙、戊四处,岩层中含有大量油气资源的最可能在_____处;如果要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处,理由是____( 从工程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考虑)

(4)上图中数字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__________,图示丙区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的A、B、C、D 四日中,太阳光照情况如图乙的是__________日(填字母),当图乙中 MPN 三地昼长相同且福州白昼将逐渐变长的是__ 日(填字母) ;当太阳直射点由 B 运行到 C 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将_____

(2)读图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P 地地方时为_____点,M 地的太阳高度是_____

(3)福州市某学校(26°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热水器的

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该生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朝向_____(南或北),在冬至日的正午,为了让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达到最好效果,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α为_____。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节气是_________

(4)当黄赤交角的数值变小时,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的范围会变_____(大或小),福州夏至的昼长会变_____(长或短)。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该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复杂性

 

2018 年 12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亚由于火山喷发引发海啸,火山灰不断向空中喷涌。今年 9 月以来由于多次地震、火山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漂浮、沉降,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印度尼西亚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处于

①板块交界处        ②板块内部        ③消亡边界    ④生长边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中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三类岩石和岩浆,①~⑥代表地质作用。

完成 下列各题。

1.图中“孤峰残丘”形成的地质作用先后次序是(    )

A.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 外力沉积、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C.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 地壳下沉、冰川沉积、岩浆侵入

2.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    ②    B. 乙    ①    C. 丙    ③    D. 丁    ④

 

共419098条记录 当前(10627/41910) 首页 上一页 10622 10623 10624 10625 10626 10627 10628 10629 10630 10631 1063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