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逛风景区,我一向不喜欢看那些匠气十足的人造风景,当车停下来后,我就悄悄离开了大家,向那处很幽静的山林小路走去。

路越走越细,山越来越清秀,耳边是山溪流过的声响,         ,眼前是娇艳芬芳的鲜花,抱一怀的山花,采一些小也果,尝一尝,很酸很涩。

走过一处山脚,拐个弯,山洼洼里竟有一个小山庄,三两人家,青瓦房依山傍水随意横斜着,房前稀稀疏疏的青竹和小桃树长出一片世外的恬静。看到院子旁有几株山楂树,太多的果实使树的枝条沉沉垂落下来,仿佛用不着伸手,一张嘴,就会有红红的山楂掉进你嘴里。一嘟噜一串串齐齐拥拥的红山楂使我看得眼馋,忍不住走过去,几乎没来得及想就摘下几个。正要品尝山楂的味道,猛地看到竹林里坐着一位老妇人。老妇人一直坐在那里,只是一丛矮竹挡住了她。看到山楂树的主人,我的脸顿时绯红。贸然摘了人家的果子,定然会挨一顿好骂,或许主人还会向我讨钱,我尴尬极了,手在皮包里摸索着零钱。

老妇人坐在竹林里剥一大筐豇豆,半干的豇豆分成豆皮和豆籽,豆皮喂牛,豆籽用来熬粥。老妇人穿着补丁很多的旧衣,白发稀落,皱纹深深。看起来很老很老。和老妇人的目光对在一起,我犹豫着如何开口如何称呼她。

老妇人安静地看着我,眼睛眯起来,满脸的皱纹挤在一起又慢慢散开来,阳光落在竹林里。老妇人的脸上有一片光彩,她用手挡着光影看了我好一会儿,就低下头去继续拿筐里的豇豆来剥,一边对我扬声说:“摘着吃吧!你去摘着吃吧!”

你去摘着吃吧。

老妇人用的是最家常,最包容,最温和疼爱的口吻,仿佛我不是个闯进来的陌生人,我和她已经生活了很久很久;又仿佛我是邻家一个淘气的孩子,常常来偷摘她的山楂,她早以不见怪;还仿佛她早知道我要来,她不惊讶,只想让我多吃些。短短一句话中包含的内容要用很多很多的语言才能说得明白,老妇人说完这句话,不再看站在山楂树下的我,专心剥她的豇豆去了。

而我却被这句最平常的话久久感动着,那几个红山楂后来一直在我的桌上放到干枯。我再也忘不了那处宁静的山洼。一个夏风习习的日子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对我说过的那句充满爱心的话。我还记得老妇人那在山风里时而扬起时而落下的白发,还有她那满是补丁的旧衣。老妇人身后是一片青青山岗,不时有鸟儿在白云下欢唱着从那边这边飞掠而过。溪流淙淙,山中的野花瓣瓣随着流水漂过我的脚边。几只花母鸡在老人身前身后跑来跑去捡食豆粒,她的一头小牛在不远处撒娇地低低呜咽,老妇人在这如画的景色中缓缓抬起头来,慈祥地笑着对我说:“摘着吃吧!你去摘着吃吧!”

1.为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句式与前文相符的一句话。

耳边是山溪流过的声响,__________,眼前是娇艳芬芳的鲜花。

2.“老妇人一直坐在那里,只是一丛矮竹挡住了她。”这句话有何作用?

3.从“我”认为“定然会挨一顿好骂,或许主人还会向我讨钱”表明我当时是怎样的心理?

4.第10段中“站在山楂树下的”是否多余,能否删掉?为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如画的景色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 与余舟一(小草)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中庭            天将降大任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 余强饮三大白别        溪深鱼肥(《醉翁亭记》)

D. 姓氏,是金陵人      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成长,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成长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发育,更多的还是心理的成熟。某班同学还借此开展了一次以“成长”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就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1)活动一:名言警句伴我成长。名言警句是精神的食粮,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当你骄傲时,它提醒你谦虚;当你沉沦时,它激励你奋进;当你忘形时,它告诫你冷静……请说出伴你成长最重要、你最喜爱的一则名言。

(2)活动二: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仿写句子: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5)《岳阳楼记》中抒发了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暗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C. 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 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小舟。[撑(船)]    B.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规模)

C. 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D. 发而幽香。(芳香)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浩浩汤(shāng)  朝夕阴(huī)   觥筹交错(gōng)  日星隐(yào)

B. 倾楫摧(qiáng)  树林阴(yī)    淫雨霏(fēi)   雾凇砀(kàng)

C. 偻提携(qū)     天上宫(quē)   林尤美(hè)    山肴野(shù)

D. 停杯投(zhù)    薄暮冥(míng)  衣炉火(cuī)   岸芷兰(dīng)

 

远方也许有撩动心弦的风景,远方也许有点燃梦想的灯塔,远方也许有绵绵不尽的思念……远方是现实的延展,是以踏实为路基,以奋斗为底色成就的精彩。

请以“远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难忘水草别样情

姚中华

①水草的气节,颇似山中的隐士,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春天来临,地面莺飞草长,花花草草争奇斗艳,它们却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

②水草称得上是水中的精灵。春天,几场霏霏细雨落在水面上,打破水面的寂静,也打破一个漫长冬季的沉闷与枯燥。当地面的花草开始发芽,水草也开始从水底托起细嫩的枝叶,一簇簇,一丛丛,萋萋葳蕤,透过水面看过去,似一团隐隐的绿。待到它们接近水面,一根根草叶便似柳条般柔曼,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如含羞的少女,轻歌曼舞,娉婷多姿。待到深春,水草的颜色由浅变深,河水也被映衬得发蓝、发绿。这时,鱼儿最为得意,它们摆动着机灵的身子,在水草中穿梭逡巡,追逐游弋,像是在迷宫里游戏。傍晚或清晨,水边蛙声四起,几只矜持的蛙无意中受到惊吓,急切跃入水中,钻进密匝匝的水草丛中,搅得水草枝叶一阵颤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有水草的地方,总是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

③出生在水乡,我却不知道水草是如何在水中繁衍生长。它们依赖河塘沟汊里一方清水,一生与水相依相伴,虽然有水的呵护,却享受不到雨露的滋润、和风的爱抚和阳光的直接哺育。它们无人种植,无人培育,真正称得上无人问津,只凭着柔弱的根系与鱼虾为伍,与淤泥为伴,春生夏长,秋荣冬枯,生生息息,年复一年在一个隐蔽的世界演绎着寂寥轮回,延续着生命的接力。

④绝大部分水草,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不知道在植物学家的词典中,它们是不是压根就没有名分。小时候,家乡河塘中水草种类繁多,有一种长有鸭舌般细小叶子的水草,分布得最广,人们称它为鸭舌草。新鲜多汁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喜爱的食物。每到春末夏初,鸭舌草在水中长得茂密,河坝上便有人用两只细长的竹篙,伸进水中,拦腰夹住它们,然后用力搅动,连拖带拉把它们捞上岸,弄回家中喂鸭喂猪,名曰“绞草”。被绞上来的鸭舌草有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然而,过不了几天,水中的鸭舌草又奇迹般在原地蓬蓬勃勃生长起来,重新摇曳着柔软的身姿,在水中悠然漂动。我不知道这么脆弱的水生植物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⑤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中。所以,每年春天回家乡,我都会特意赶到儿时常去的河坝上、水塘边,去看一看,瞧瞧那里的水草。然而,前几年,家乡河塘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草也越来越稀少,许多水域已经寻觅不到它们的踪影。近两年,地方政府开始治理环境污染,茂密的水草又逐渐显现。

⑥曾经读过一首《水草》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生在水里/是一生的选择/长在水中/是一世的缠绵/河水能冲掉岩石的棱角/却冲不走对你无言的依恋……依恋是一种互爱互存,是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永恒的法则,如同人们依恋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蓝天。

⑦水草无名,它们隐士般在一方水泽默默地生存,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我想,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重现的梦境与色彩。

1.作者笔下的水草有哪些“别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中第①段说水草“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请说说这“另一种方式”的具体含义。

3.第②段作者是从哪个季节,从什么角度对“水中的精灵”——水草进行描写的?

4.作者为什么说“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中”呢?

5.对于这一方水泽中默默生存的水草,作者告诫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为什么?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8066/24158) 首页 上一页 8061 8062 8063 8064 8065 8066 8067 8068 8069 8070 807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