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梁山泊受招安后,征辽国平方腊,损兵折将,实力消耗殆尽,后又受朝廷排挤,最终四分五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江的“愚忠”造成的。而这种“愚忠”,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B.章回小说是一种分章回叙事的古典白话小说,每一章回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的概括性词句,比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水浒传》第八回“王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我国古代授予官职叫“拜”,选拔官职叫“擢”,罢免官职叫“黜”,请辞官职叫“除”,调动官职叫“迁”(升职曰“右迁”,降职曰“左迁”),贬官或流放叫“谪”。 D.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核舟记》中“壬戌秋日”等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
|
根据语境作答。 这是何等震撼的场景,一柄柄已全然褪去绿色的枯枝,支撑起残破枯萎下去的荷叶,依然在风中倔强地摇曳着,把一种凄美演绎成了坦然和( )。每一个读懂残荷的人,投递给残荷的,不是不屑或者鄙视,而是一份无以言表的深深的敬意。你可以感叹绿肥红瘦,可以在乎花开花落,但你千万也要读懂深藏于残荷里面的博大和丰富,读懂荷殇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豁达和( ),读懂枯梗之下的激情和希望。残荷,是一种坚韧的境界,一种可贵的操守,一种崇高的精神。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孤高 高傲 宁静 沉静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dú) 宽宥(yòu) 矫揉造作 自惭形秽 B.旁骛(wù) 箴(zhēn)言 理至易明 走头无路 C.轻觑(qù) 娉(pīnɡ)婷 鸠占雀巢 相得益彰 D.濡(rú)养 中(zhōnɡ)伤 与日俱增 李代桃僵
|
|
古诗文默写。 (1)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3)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4)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7)《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请以“有 的日子会发光”为题,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
|
人生如一列快速行驶的列车,沿途风光无限,既有秀丽怡人的自然景观,又有充满温情的生活画面。只要你用心观察,细心体会,最美的风景就在你身边。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诗首联、颔联各有一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本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欣然起行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妙在何处? 4.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怎样理解?
|
|
阅读《在南极绣花的男人》,完成下列小题。 ①岸边有几间咖啡色小木屋,和我们同行的极地专家道:看到房上的黑色痕迹吗?大家猜这是怎么造成的?众道:遭雷劈? ②专家揭底,火烧的。哦,失火了!大伙儿吃了一惊:靠海这么近,赶紧舀水灭火啊! ③专家说,扑救还算及时,所以只烧了科考站的一部分,后来经过维修现在可以正常使用。房顶上烟熏火燎的痕迹不影响使用,就没彻底更换。 ④专家细【解析】 ⑤大家问,那个医生呢?专家说,医生终于返回了家园,不过住进了监狱。大家议论纷纷…… ⑥极友中有一优雅女士凝神望着周遭静谧风景,自语道,在南极工作的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和。南极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这就是除了早期探险家和科考人员外,南极从未有过真正原住民的原因。 ⑦联想到纵火的医生,不知现在出狱了没有,能否回归正常生活?也向一代又一代中国南极科考队员致敬,为了祖国,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寒冷的大陆。 ⑧不由得思虑,如果长期在南极生活,如何度过难挨的单调时光? ⑨某天,老芦神秘地对我说,嗨!图书馆里有个新闻,去看看? ⑩在图书馆窗前,有一外国老汉,正低头凝神绣花。(A)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绣布硬挺方正,面料挺括。绕线板、鹤形剪等一应家伙什儿围伺身旁。他安详地将小小银针自绣布下方扎出,轻盈提线,还不时用小工具敲敲打打,让绣品更显平整。原来是船上快七十岁的英国探险队员乔纳森先生。 ⑪我说,您绣的这是什么图案?他笑答,企鹅。我又问,您是觉得船上生活太单调,要靠绣花打发时光吗? ⑫乔纳森惊奇地耸耸花白的眉毛,说,船上单调吗?我一点不觉得。主要是在繁华都市里太忙,没机会绣花。到南极来,正好可以绣我喜爱的动物。我说,除了绣企鹅,您还绣什么动物呢?比如海豹、海象? ⑬(B)乔纳森先生摇头说,我不绣海豹,不绣海象,也从来不绣其他动物,只绣企鹅。每绣好一只企鹅,我就把它送给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我问,您今年的绣品打算送给谁?乔纳森先生瞬间两眼放光,说,我要送给女儿当结婚礼物。 ⑭我说,您女儿收到您亲手绣的企鹅,一定特别高兴。乔纳森说,是啊是啊!所以,每一针我都绣得很带劲。 ⑮我和老芦告辞了,别耽误了爱心满满的老爹,在绣品里倾注他的美意与祝福。 ⑯望着航行中的抗冰船外无尽无涯的南极冰峰,无端想起辛弃疾的一句词:“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 1.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赏析。 (A)他长满金色汗毛的手指头,粗状如小胡萝卜,寸把长银针,在绣绷上翻飞。(从描写方法角度) (B)乔纳森先生摇头说,我不绣海豹,不绣海象,也从来不绣其他动物,只绣企鹅。(从加点词角度) 2.第⑧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的乔纳森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本文以“在南极绣花的男人”为标题,前几段却写“一把火将科考站点燃”的医生,这是否离题?前简要分析。
|
|
阅读《愿时光不老》,完成下列小题。 ①到了家门口,发现忘了带钥匙,我抬手敲门。“咚咚,咚咚……”初时是有节奏地叩门,没人回应。敲门声细密起来,如冷雨敲窗,“咚咚咚咚咚”,仍没回音,变成了响亮的鼓点,“咚——咚——咚——”,门总算开了,探出一张温良和善的脸,是母亲,皱纹里淌着笑意。 ②“嗳唷,手都敲疼了。”我怨嗔地说。她腰间扎着围裙,手里掂着锅铲,歉声道:“我在厨房,抽油烟机开着,声音太吵,听不清外面的声音。”我换拖鞋的功夫,她走回厨房,小声补充:“累了吧,这就开饭。” ③慢慢地,我心里浮起几丝愧疚。爱人工作忙,中午很少回家,女儿又住校,只有俩个人的午餐,母亲做得很用心。干煸冬笋、清炖鲈鱼、豆腐菌汤,饭菜精致,都是我喜欢吃的。 ④“味道不错!”我边吃边夸赞,眼瞟向母亲,她轻皱着眉,鼻尖上悬几粒汗珠,伴着咀嚼一颤一颤。我低下头去,接着夹饭,心里却如沸水般翻涌起来。母亲已年过古稀,时光在她身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痕,白了鬓发,弯了腰身。 ⑤母亲念过几年书,能写能画,父亲是一名军官,常年在部队,母亲家里家外地忙碌。耕田插秧、担粪浇地、翻修屋舍…… ⑥到我能跑会跳了,偏又身子孱弱,母亲为了多挣些钱,给我瞧病抓药,还到距家30余里地的矿上拉过煤。天刚透出微微的亮光,她就起床,揣上两个饼子,拉上架子车出发了。三月的风,乍暖还寒,她拉着车走在乡野小路上。四周漆黑一片,凉凉的露水打湿了裤腿,她却浑然不觉,只一心想着赶路。 ⑦到煤矿上时已近中午,装上一车煤,她顾不上歇口气,把绳套挂到颈间,拉上车往回赶。夜的幕布罩了下来,终于进了家,母亲把稀粥煮上,待火舌热烈地舔着锅底时,她这才坐下来,将外衫轻轻褪下,肩上勒出道道血印。那时我五岁。 ⑧又过了两年,母亲带着我随军去部队。她到一家绣花厂做活,挣些钱补贴家用。母亲一手握布绷,另一只手捏着绣针,指尖上下翻飞,小半天的功夫,绢布上枝叶摇曳,花绽蝶舞,淌动着浓浓春意。 ⑨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后去绣花厂找母亲。院子里有棵高大的老杏树,有十余米高,树上的杏子熟透了,灿黄诱人。我馋得口水流淌,缠着母亲非要摘杏子吃。她仰头望树,迟疑了下,但还是牵着我的手,来到树前。 ⑩她双手抱紧树干,脚使劲一蹬,噌噌噌,攀上高大的杏树。她坐在高高的树杈儿上,手捂胸口稳了会儿神,这才不慌不忙地站起,折了根树枝,左敲一下,右敲一下,杏“吧嗒,吧嗒”落下。我挎着小篮子,兴冲冲地跑着捡拾,边捡边吃,嚼得两腮泛酸,才肯停下。 ⑪多年后的一天,我的一位舅妈从老家来,捎来篮新摘的黄杏。我跟她说起母亲爬树摘杏的事,她一脸惊诧,摇头说:“不可能的,你妈有恐高症,她出嫁前上屋顶晾晒粮食,都头晕的。” ⑫我猛地望向母亲,想从她的目光里得到求证,母亲低低一笑,我霎时明白了。 ⑬我独自懊悔着,忽然跳出个念头,趁刷碗时,扭头对母亲说:“等过些天,女儿陪你去鲁山,看万亩桃花,拍些艺术照。”母亲很是欣喜不已。 ⑭这周末,一到山脚下,到处都是灼灼盛开的桃花,美如云霞。母亲站到一株株花树前,时而低头,时而仰望,或浅笑伫立,或微闭双眼。我举起相机拍个不停,她笑得眼里开出花来。 ⑮我望着母亲的笑脸,心中既欢喜又有些酸楚。恍惚间,仿若时光倒流,我又看到当年的母亲。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流,我多想时光不老,河水逆流而上,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模样,那有多么好! 1.请按照时间顺序,从母亲的角度概括母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第⑥段画线句是如何描写母亲的?请简要赏析。 3.文章插叙“舅妈送杏”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提道:“我望着母亲的笑脸,心中自是欢喜又有些酸楚。”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欢喜”和“酸楚”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