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试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妙用。

2.秋总给人以萧索之感,本诗却说“秋日胜春朝”,请从写法和感情两个方面赏析全诗。

 

语言综合运用。

①通过学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使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学到了很多生活哲理:②解决了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③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起让自己要有《好好儿活》的勇气的母亲;④一个加拿大共产党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中国的抗战所做出的牺牲精神,让我敬仰;⑤一个牧羊人在光秃秃的山上仔仔细细地种着橡子,凭一己之力把荒漠变成绿洲的坚强意志,令我敬佩;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信息;⑦                      ;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我们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文段中第①句话有语病,找出并改正。

(2)请用楷书正确书写出第⑧句中的划线词语。

(3)请使用第⑥句的修辞方式,在第⑦句的横线上写出对《济南的冬天》的描述。

(4)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找出并改正。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______。                  (谭嗣同《潼关》)

 

对下列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又称《列子》,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B.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诚子书》是请葛亮临终前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C.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毛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词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在每个人的成长岁月中,烦恼总是和快乐形影不离,就像阳光下难免会有阴影一样。

D.“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窠巢        炫耀    取决    花枝召展    咄咄逼人

B.絮叨        勋章    云宵    恍然大悟    孤苦伶仃

C.缥缈        气概    倏地    杞人忧天    人迹罕致

D.蓬勃        庇护    绵延    惊慌失措    怪诞不经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uó                shān        轻怕重(niān

B.        怪(chēn        伏(quǎn    为一谈(hùn

C.yǒng        yàn        塌(tān        神采奕(

D.miǎo        士(jué        职(chèng    随声附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美丽的蝴蝶像一个个飞翔的梦,令人惊叹,可谁会把漂亮的蝴蝶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呢?然而美丽的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变成的呀!毛毛虫为了翔飞蓝天的梦想,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努力地生存,一天天的蠕动,一次次的啮食结茧,只为那破茧而出的一瞬间……其实,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次飞跃不需要奋斗。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时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

请以“________,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①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②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③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④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⑤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⑥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⑦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⑨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⑩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⑾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⑿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⒀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⒁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⒂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稚地说着谢谢。

⒃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⒄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⒅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⒆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⒇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三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B.“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D.小说基调沉郁,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2.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23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4.“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3434/24158) 首页 上一页 3429 3430 3431 3432 3433 3434 3435 3436 3437 3438 343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