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雷抒雁《最后的牵手》,回答问题。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渍(_________)(2)暴露(________)(3)嚅动(_________)(4)脸颊(_________) 2.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浪线句的妙处。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4.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①后患。驱天下以从②欲,罄③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④。遂以四海之尊,殒⑤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纵”。 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jí): 战事终年不休。⑤殒:死亡。 1.甲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举于士 ②法家拂士 ③敌国外患 ④恃其富强 3.翻译甲文中画线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甲文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乙文,简要说明“死于安乐”在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
|
品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
|
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 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以大声疾呼反映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的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一文中,北山愚公本面山而居,想要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背影》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C.《藤野先生》作者鲁迅,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
|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对这句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表陈述语气的句子。 B.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C.“靠车门的”修饰“椅子”,是定语。 D.划分句子成分时,句中主语中心语用“ ”标示。
|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⑴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__________) 奔丧(__________) ⑵ 文中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是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 ⑶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请以“你劳动的样子,真美丽”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自定立意,符合文体,字数不少于600字;(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
|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他活泼诙谐。(鲁迅《朝花夕拾》)(_____) (2)唐僧师徒经过一处山涧时,唐僧骑的马被孽龙吃了。观音菩萨擒住孽龙,把它变作白马,让白马驮唐僧上西天取经。(吴承恩《西游记》)(_____) (3)云栈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退悟空。(吴承恩《西游记》)(_____) 2.阅读下面的又字,按要求作答。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三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吴承恩《西游记》) 以上文段所述事情是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经什么地方发生的?后来事情败露,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悟空一怒之下把树推倒,最后如何救活果树?请简要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