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B.温家宝总理出席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议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 C.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D.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
|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谈读书》一文的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培根。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美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文中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看到人们在说着作风,好像把作风搞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不二法门。 B.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C.乌拉圭姑娘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西湖,救上落水者,整个杭城都在传诵她英勇救人的事迹 D.陶渊明主张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义。
|
|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文采 心无旁骛 张惶 红装素裹 B.诓骗 孤军愤战 秘诀 郑重其事 C.练达 重蹈覆辙 真谛 自知之名 D.抽噎 黎民百姓 蜷缩 豁然贯通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妖娆(náo) 枘凿(ruì) 五行(xíng) 强聒不舍(qiǎng) B.单于(dān) 亵渎(xiè) 栈桥(jiàn) 一抔黄土 (póu) C.襁褓(qiǎng) 骈进(pián) 昏晕(yùn ) 锲而不舍(qiè) D.狡黠(xiá) 扶掖(yè) 伫立(chù ) 颔首低眉(hàn)
|
|
写作(50分): 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
|
阅读《瓢城古韵》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7分) ①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分别岔进,有数条小巷,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两侧均是黛瓦青砖粉墙,人、车稀少,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有一些颓破的围墙上,摇曳着几株城市里罕见的狗尾巴草,旧式的木排门扣得紧紧的,门楣上垂着绿绿的苦艾,墙根暗绿的苔藓斑驳如枚枚古钱,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小巷曾有的故事。任思绪随眼前的苦艾啊、苔藓啊、狗尾巴草流淌,一时就有些恍惚:这一条条古巷,哪一块石板上曾留下建安七子陈琳的足迹,哪一扇木门承接过施耐庵先生的叩击?小巷不语,春风不语,只有紧闭着的院门后传出一阵嬉笑声,一树粉白粉白的繁花从围墙内茂盛出一派明媚,是桃?是李?真想去叩一下那历经百年黑亮亮的木门,那来开门的是千年前扎抓髻的童子还是身着罗衫的丽娘? ③小巷两边的墙壁由无数的小青砖砌成,纹理整齐有如图书馆的书列,随便抽出一块,怕也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吧,这书上一定写满了繁体字,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乐府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这扑面而来的是宋朝的风还是明朝的雨? ④踩着百年的青砖路,抚着千年的汉代瓦,走着思着,一抬头,已到了清初著名书法家、爱国诗人宋曹(号射陵)先生的故居。进得门来,宋曹先生手执书卷,傲傲地立在玲珑古雅的庭院。先生当年读书谈艺的“蔬枰草堂”还在,先生挥毫舞墨的“流觞池”还在,会秋堂、桐引楼还在。小小的庭院雕梁画栋,抱水拥竹,奇石嶙峋,曲折有致。说是宋曹先生多次拒绝了做官,是在哪间屋檐下先生一次又一次冷落着朝廷的征召?自号“耕海潜夫”的射陵先生不语,只用深邃的眼神注视着红尘中来来往往的人们。 ⑤顺着儒学街往南走,不多远右拐弯,就是南宋丞相陆秀夫的故居了。陆公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日寇的炮火,文革的动乱,小城人一直全心全意护佑着民族英雄的故居。仰止堂、浩然堂,简朴大气,空灵风雅。忠烈公陆秀夫的塑像屹立浩然堂间,七百多年前负幼帝(幼帝指南宋皇帝赵器)从容投海与国家共存亡的壮烈之举早已幻化成故乡人民心中永远的彩虹。祠内团团的绿树如烟弥漫,坪间的小花黄的、蓝的、白的素素地绽放。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⑥小城的四周都是水,串场、蟒蛇、小牙河。俯瞰去,小城恰似一只倒扣在水中的瓢,因而小城又有瓢城之称。有了水,也就有了死心塌地的守护者——桥。北有北闸东有建军,南有南门桥西有登瀛。站在登瀛桥上,古传说中的八景之一“登瀛远眺”中的“红杏青帘柳外城”之景色,由于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只有桥下二千一百多年的串场河水日夜奔流不息。汽笛声声拉起,就在这千年古城泛起遍地新绿,小城更加波光潋滟,风雅灵动起来。 1.作者为什么说“踏进这些静幽的小巷,就仿佛跨进了历史,踏进了流淌的岁月之河”?(3分) 2.本文作者巧用问句传递出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分析。(3分) 3.揣摩并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风春雨中,似听得范仲淹先生的吟哦,细若游丝又振聋发聩。 ②一枚完全风干了的柳叶盘旋飘落在大门外的石狮边上,在春阳里金亮亮的,泛溢出生命完全的辉煌,一如仰止堂上遒劲的“千载孤忠”四个大字,一如这祠间气节凛然不可侵犯的主人,在小城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5.结合全文,就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并阐明理由。(4分)
|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14分) (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课文第一段)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苟富贵( ) (2)被坚执锐( ) (3)陈胜王凡六月( ) (4)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怅恨久之 B、或说陈王曰 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扶苏以数谏故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
|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共4分)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
|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