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 (4分) ①A道:“天可怜见A!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②B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B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③C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④D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人去。D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是 ,绰号 ; B是 ,绰号 C是 ,绰号 ; D是 ,绰号
|
|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11)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①忭(bia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是岁之春 ( ) ③既而弥月不雨( ) ④以属客而告之( )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4.《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
|
诗歌鉴赏(4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4、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绚丽 15、以“关注”为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对某些(个)人、某些(件)事、某些(种)社会现象会特别关注。这些特别的关注,往往体现了关注者的素养、情感与责任。要求: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文后的题。(12分) 向字典鞠躬 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i。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宇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戒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投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2.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4分)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其作用是 ;(2分)第⑤段主要论述了 (1分) 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2分) 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⑤之间 D.⑤⑥之间 5.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 揭晓:动词公布(事情的结果)。
|
|
文言翻译,诗歌默写,共10分。 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默写古诗词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足蒸暑土气, 。 ③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 ④槲叶落山路, 。 (2)请在苏轼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3题。(9分,每小题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施仁政”的必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个人成才谈到国家的治理,其中重点是谈到国家治理问题,一层深入一层,推理严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C.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D.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
|
|
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临驾于人民之上。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D.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
|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拼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yīn)哑歌不成调子。 B.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chàn )动。 C.阅读这两封信,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舐(shì)犊之情。 D.自日的喜悦消失, 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的栖(xī)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