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12 分 )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开头部分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的气候?

2.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极有层次,请你在文段中找出能体现这种层次或顺序的词语。(3分)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4.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古诗文默写(6分)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6句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赵翼《论诗》)

8.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也。                      旨:滋味

B. 知困然后能自也                 :勉强

C. 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D. 学半                           :学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有佳肴 

有至道

B. 不知其

择其者而从之

C. 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

D. 故学然后知不足

对子骂父,则无礼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 . 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惴惴不安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C.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哑口无言

 D.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开阔的草原,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覆不住了,才松了一下拳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软成一堆。    

B. 但理想有时是海天相吻的狐线,可望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C.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D.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nèn)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hè)着。

B.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yūn)的光,烘(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shuò)的瓜果。秋天息(xī)在农家里。 

D.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cuāng),那里装满生命的酒(liàng)。

 

作文(共42分,含书写考查分2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考生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2.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一封信说:“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践,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更有价值。”

请以“现在就去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议论文阅读(8分)

与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1.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分)

2.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4.举出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过的,能与此文观点相照应的一个事例。(2分)

 

记叙文阅读(14分)

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 晖 

①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②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③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 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1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④“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⑤“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⑥“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⑦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⑧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⑨“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⑩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1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3分)

3.从文中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摘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4.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分)

 

共241572条记录 当前(20449/24158) 首页 上一页 20444 20445 20446 20447 20448 20449 20450 20451 20452 20453 2045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