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奶最好在低温环境中存放,否则和容易变质,一只纸盒内装有0.25千克的牛奶,放入电冰箱前的温度为25℃;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后,牛奶的温度降低到5℃,已知牛奶的比热为4.0×10焦/(千克·℃)。在这过程中,牛奶放出的热量为 焦耳。
|
|
|
我市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注意抓好生态环境工作,发动群众大量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较高,居全国先进行列.植树造林既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又可以优化生态环境,调节气温.据某新闻媒体报道,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1.2×l05J,如果这些太阳能全部被初温为25℃,质量为50kg的干泥土所吸收,那么可使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 [干泥土的比热容c=0.8×103J/(kg·℃)]
|
|
|
湛江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小,这是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____________的缘故(填“大”或“小”).但由于工业和交通每天消耗大量燃料,大部分成为环境热源,城市人口过多、高楼林立等原因,从而使市区温度比乡村温度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效应.近几年来,湛江市区增加了大量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某人工湖的湖水质量约为2×107kg,当水温升高20C时,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盛夏时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上述效应.[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
|
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了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⑴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⑵小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经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⑶分析小明探究中惧到的数据或根据数据画出的两个图象,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⑷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中举出一个类似的现象。
|
||||||||||||||||||||||||||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同) 表一 m1=100g
表二 m2=200g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的(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
|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都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⑴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仪器。 ⑵能够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本次实验成败的关键。在提供的热源中,你认为选用 比较合理,理由是 。 ⑶从两个计划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
|
|
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节 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 107kg,水温升高2'C,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 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
|
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 J。这是通过 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C水=4.2×103J/kg•℃)
|
|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别分析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系.
|
|||||||||||||||||||||||||||||||
|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深究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 ;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空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