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理量中,用伏特作为单位的是 A.电流 B.电功 C.电压 D.电阻
|
|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D用两根软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绳分别系在杠杆上的B、C两点。已知杠杆的长度为0.8m,BC间的距离为0.2m,CD间的距离为0.2m。用细绳将滑轮组固定在杠杆的A端,物体E(其质量可变)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每个滑轮重均为60N。物体H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D端,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为使杠杆AD保持水平平衡,滑轮组所能提升重物E的最大质量m1与最小质量m2之比为4:1。杠杆、细绳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取g= 10N/kg。求: (1)滑轮组对杠杆A端的最大拉力FA1与最小拉力FA2之比; (2)重物E的最大质量m1; (3)滑轮组的最小机械效率。(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
|
如图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它由4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摇动旋轮的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假设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始终保持水平。第一次晾晒衣物时,将重150N的衣物(含横梁及晾衣架)以0.12m/s的速度匀速提起1.2m,在此过程中旋轮牵引绳子的拉力F1所做的功是200J。第二次晾晒衣物时,旋轮牵引绳子的拉力大小为40N,使衣物匀速上升1m,在提升衣物(含横梁及晾衣架)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第一次降低了1%。旋轮的摩擦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动滑轮的总重为2 N,取g= 10N/kg。求: (1)拉力F1做功的功率; (2)第一次利用该晾衣架提升衣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第二次利用该晾衣架提升衣物过程中,需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
|
|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1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
|
小东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个规律,于是他认为:并联电路的支路越多,通过每个支路的电流就越小。请你通过实验证明,小东的结论是错误的。 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符合实验要求的稳压电源(即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开关、已调零的电流表各1个,灯泡3个、导线若干。 请画出电路图,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
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定值电阻,R2是电阻箱。实验时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在下表中记录了各次实验中电流表A1的示数I1与电流表A2的示数I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归纳出I1与I2的关系式为: 。
|
|||||||||||||||
如图甲所示,将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金属硬棒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O点,并能使金属棒绕O点在竖直面内自由转动。现通过一个“拉力—距离传感器”可对硬棒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已知硬棒的长度是1.2m,“拉力—距离传感器”可自动记录拉力F的大小和拉力作用点到O点的距离x,并将记录的结果输送到计算机绘制出F与x的关系图线。若计算机上显示出的拉力F与距离x倒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知金属棒所受的重力为 N。
|
|
如图甲所示为小明用电流表测灯泡L1与L2并联电路中通过灯泡L1电流的电路,应将导线接头M接电流表的 (选填“-” 或“0.6”)接线柱,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1中的电流为 A。
|
|
小李在测定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1)该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图应为图中的 (填“甲”或“乙”) 。 (2)比较两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
|
|||||||||||||||||||
如图所示为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木板上有三条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丝,其中AB是镍铬合金丝,CD是锰铜合金丝,且它们的长度相等;EF也是镍铬合金丝,其长度为AB的二分之一。利用这个装置上的AB和CD两条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 是否有关;利用AB和EF两条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 是否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