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履虫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B. 与呼吸功能相适应,蚯蚓的体壁、鲫鱼的鳃都密布毛细血管 C. 人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完成呼气 D.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B.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C. 节肢动物头部有眼和触角,胸部有翅和足,腹部有气管 D.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同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相似的体节组成
|
|
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B. 病毒第二次侵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C. 第一次侵染后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产生的抗体对多种病毒都有免疫作用
|
|
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 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 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 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
|
下列有关大豆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胚乳 ②大豆播种前翻耕土壤的目的是满足种子萌发对空气的需要 ③大豆的果实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和胚珠发育成的种子组成 ④大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筛管运输到其他部位 ⑤大豆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⑥适宜条件下大豆种子的胚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人的红细胞因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 D.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
|
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或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的根尖中,分生区的细胞经过分裂形成根冠和伸长区 B.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营养物质,因此血液属于营养组织 C. 体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D. 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目镜 B. 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并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方法是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地盖上 D. 在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部分生物间的能量(单位:100kJ/m2/年)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字母序号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A→B→D→E→G B. 除图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有非生物部分 C. 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G D. 从A→B→C→G能量变化可以看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递减
|
|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够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1950毫米/年.蒸腾作用大大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茎叶承接雨水,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资料二: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20.36%. 资料三: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 (1)碳﹣氧平衡是指__和__的相对平衡.植物通过__作用维持碳﹣氧平衡. (2)资料三中过度放牧导致的结果是__. (3)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请结合资料谈谈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写出两条)__、__. (4)请推测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是(写出1个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植被面临着严重的问题,那么怎样保护植被呢?请写出两条合理的做法.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