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试题

下列对应中,正确的是

A.溶菌酶溶解病菌-特异性免疫

B.预防接种-非特异性免疫

C.皮肤的屏障作用-特异性免疫

D.吞噬细胞吞噬病菌-非特异性免疫

 

H7N9型禽流感是由H7N9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该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观察,这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B. H7N9型禽流感患者是该病的病原体

C. 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不会患该传染病

D. 若通过H7N9型禽流感疫苗预防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 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 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下面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A    B. B    C. C    D. D

 

对患有禽流感的鸡、鸭等家禽采取捕杀焚毁处理,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一措施(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者    D. 控制病原体

 

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 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 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 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20世纪末,上海人吃了一种叫毛蚶的动物,导致甲肝在人群中大面积暴发,毛蚶起到的作用是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以上都是

 

坚持饭前便后洗手,这一做法在预防传染病上属于

A. 杀死病原体    B. 切断传播途径    C. 控制传染源    D. 保护易感人群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下列各种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 扁桃体炎    B. 足癣    C. 狂犬病    D. 血吸虫病

 

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选用玉米作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李登海选用纯种高秸玉米和纯种矮秸玉米杂交,收获的种子种下去后长成的植株全为高秸玉米,李登海选用杂种高秸玉米进行人工授粉,共收获了400粒种子,他将这400粒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中有296棵为高秸玉米,98棵为矮秸玉米(有6粒种子没有萌发),请分析并回答:

(1)玉米的花小而不鲜艳,可推断该植物传粉需借助_____等媒介;同一株玉米的雄性花粉落到同一植株玉米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_____传粉。

(2)玉米种子的结构与小麦种子类似,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储存结构是由胚珠中的_____受精后发育而来;玉米是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种子外面有_____包被。

(3)阴雨连绵的天气会影响玉米的传粉,造成玉米果穗大量缺粒减产,人们通常采取的弥补措施是_____

(4)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判断_____为显性性状。假如显性性状用D表示,隐性性状用d表示,李登海第一次选用杂种高秸玉米进行人工授粉收获的400粒种子种下去,长成的高杆玉米的基因组成是_____

 

共805486条记录 当前(33299/80549) 首页 上一页 33294 33295 33296 33297 33298 33299 33300 33301 33302 33303 333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