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
|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卫青、霍去病 D.安禄山、史思明
|
|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自西晋灭亡以来近300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世民 D.赵匡胤
|
|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3分)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4分)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3分)
|
|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
|
|
外国学者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利亚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由谁创设的? (3分) (2)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为重要?(3分) (3)你认为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4分)
|
|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
|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
|
世界上最早发行流通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时期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
|
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A.“回鹘衣装回鹘马” B.“车书本一家” C.“和同为一家” D.“唐风洋溢奈良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