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社会特点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
|
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
|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 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B.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C.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 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
|
|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B.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聚起座座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浪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人分别是谁? (2)材料一中“旗帜”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最典型的是哪座城市?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材料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这件事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
|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华网北京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标志“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哪一事件?事件中中国共产党有怎样的创举? (2)材料一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 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所述“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和“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所述的“中国道路”被称为什么?最早提出走这条道路是党的哪次会议?谁为这条道路的成功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
|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
时代特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
|
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它的重点是:( ) A. 重工业改革 B. 银行改革 C. 教育体制改
|
|
我国于1984年设立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有广西的:( ) A. 南宁 B. 桂林 C. 北海 D. 防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