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家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以一位世俗少妇“神秘的微笑”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这幅肖像画是( ) A. 《最后的晚餐》 B. 《蒙娜丽莎》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
|
“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 ) A. 百家争鸣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宪章运动
|
|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
|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在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葡萄牙
|
|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卢沟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
下列条款属于中英《南京条约》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促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促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
马小虎的曾祖父是一名中国早期 摄影爱好者。他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由于年代久远变得非常模糊,只能依稀看见“某某于广东某某”的字样,马小虎的同学各抒己见,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林则徐 摄于虎门销烟时 B. 孙中山 摄于国民党“一大”会址 C.周恩来 摄于黄埔军校校址 D. 叶挺 摄于北伐战争前夜
|
|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实业家是( ) A、荣宗敬 B、范旭东 C、张謇 D、荣德生
|
|
暑假期间,淮安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 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