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

A. 围魏救赵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合纵连横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 ②位于岷江中游 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 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 ①③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 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国带入了极大的灾难之中,一切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国人的心。一个学生也问道:“成都平原上的举世瞩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幸存?”这项巨大工程是( )

A. 灵渠    B. 白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有一天,小明同学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文字是( )

A. 金文    B. 甲骨文    C. 大篆    D. 隶书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 建立县制

 

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 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    D. 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28191/46130) 首页 上一页 28186 28187 28188 28189 28190 28191 28192 28193 28194 28195 2819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