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2017年l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2017年春季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讲话(摘录)

材料二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于1937年11月28日发表的社论

材料三  “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

——摘录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回忆录

材料四  今年(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多地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各界人士纷纷举行纪念活动……。

——摘录《新华网》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提到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提到中国军队“十周之英勇抵抗”,指的是抗战初期的哪次会战?

(4)材料三中“这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擘[bò]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的奋斗征程。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明了方向。结合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中共三大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7年

1935年

1945年

 

(1)根据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

关键词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生死攸关、转折点

会议名称

 

(2)抗战胜利的曙光,即将照耀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它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作为中学生的你,该怎么做?

 

邓小平在回忆某一历史事件时曾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据此分析此历史事件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淮海战役    D. 会师大西北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开国大典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 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中法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C.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图片能反映时代的变化特征,图1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新文化运动后

C. 五四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

 

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 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 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文艺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下列文艺作品不属于反映抗日救亡时代主旋律的是

A. 《狂人日记》    B. 《义勇军进行曲》

C. 《毕业歌》    D. 《黄河大合唱》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5890/46130) 首页 上一页 15885 15886 15887 15888 15889 15890 15891 15892 15893 15894 1589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