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 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马克吐温:“义和团是爱国的,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而美国传教士……从贫困的中国农民身上榨取13倍的罚款,……把这样获得的代价用于传播福音。”他谴责的是

A. 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

C. 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 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2013年,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至今已举办六期。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黄帝发明的文字使用至今

B. 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

C.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D. 秦朝的“书同文”对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有重要意义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人物领导了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有何历史意义?

(2)图二所示杂志的创办者是谁?该杂志是哪次运动的阵地?

(3)制造图三所示暴行的是哪个国家?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遇害77周年纪念日,也是决议通过后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你认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有何意义?

(4)图四所示桥梁曾出现在红军哪次军事活动中?在这次军事活动中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写出会议的名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

(2)“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魏源──《海国图志》

B. 詹天佑──京张铁路

C. 鲁迅──《狂人日记》

D. 聂耳──《黄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时务学堂    C. 天津中西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战役    D. 台儿庄战役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346/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341 13342 13343 13344 13345 13346 13347 13348 13349 13350 1335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