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即使两个世纪过去。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子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恩格斯

材料二  “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论策略书》

材料三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恩格斯谈及的“著作”应是什么?该“著作”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并举例说明列宁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

(3)依据材料三,请你列举史实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如何创造“发展奇迹”?综上述材料,谈谈先进思想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5)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四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中华文明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这是一条凿空西域的路,彼时(汉代)葡萄从这里经过,丝绸从这里经过,音乐宗教从这里经过,四大发明也从这里经过……这是一条科技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是一条大汉王朝与伯利克里的对话之路,更是一条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之路。

——某同学学完“丝绸之路”后的感慨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找出两处不符合史实的说法并阐述理由。

材料三:明代这一壮阔的外交行动,就是在中国已知的范围内重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从而创造一个以“礼”为核心的和平的国际政治和贸易秩序……在马六甲设立据点,扩大了与各国商人的贸易往来;同时还调解了各国之间的纠纷,创造了和平的外交和贸易环境。

——中国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博士陈永升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壮阔外交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进而民主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西方交流中呈现出何种特点?

 

 

(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亚历山大帝国发源地:马其顿

B.亚历山大东征中著名战役:伊苏斯之战

(2)指出亚历山大帝国版图的特点       

 

下列说法能够反映表格主题的是     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亿元)

 

 

1955

1960

1965

1970

出口额

20.11

40.55

84.52

193.18

进口额

24.71

44.01

81.69

188.81

 

 

A. 明治维新与日本开放

B. 日本遭遇经济大危机

C.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D. 亚非拉的奋起

 

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关于万隆会议正确的说法是

A. 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会

B. 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 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展现拉丁美洲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主权的是

A. 章西女王领导反英斗争

B. 匈牙利改革稳定国内形势

C. 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

D.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将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总统特别对子文(宋子文,时任外交部长)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此言闻之,但有惭惶面已。二十多个交战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苏美英四国已成反侵略的中心。”材料中“共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  )

A.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 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 联合国的成立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深远影响”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美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 罗斯福深受人民爱戴,连任总统

C. 解决了根本矛,根除了经济危机

D. 开创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兴起于重工业

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 首先发生在英国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3344/46130) 首页 上一页 13339 13340 13341 13342 13343 13344 13345 13346 13347 13348 1334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