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最好方法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带火星的木条 C.紫色石蕊试液 D.燃着的木条 |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水 B.氧气 C.锰酸钾 D.氯化钙 |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铝作导热材料 B.用铜抽成丝做电线 C.用氮气作食品防腐剂 D.用活性炭做吸附剂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资料1>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化学式为______)和氯化铵.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 <资料2>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资料3>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 上述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NH4Cl═NH3↑+HCl↑ 生产原理:将氨气(NH3)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晶体)↓+NH4Cl;分离出NaHCO3,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Na2CO3+H2O+CO2↑ |
|
下列图示中A、B、D、E、F、M、N、X、Y、Z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Ⅰ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化合物A和B的元素种类相同,化合物D和E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7.在工业上,Y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1)写出化学式:A______ F______ (2)写出E+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u+CO2 ![]() |
|
科学探测发现月球贮存有一定数量的冰尘混合物、甲烷和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资源.人类有望利用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通过电解获取氢气为火箭提供燃料,获取的氧气可逐渐形成或供呼吸的大气层,用来满足植物和人类所需.下图是根据科学家设想的有关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流程图.![]() (1)得到净化水的过程中,可做吸附剂的物质有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 (2)该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和______ (3)推测流程图中的“金属单质”是______ (4)根据流程图的信息,写出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H4+H2O |
|
用“![]() ![]() ![]() (1)参加反应的A2与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 (3)若3g A2完全反应,得到17g产物.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几种物质对复分解反应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大多数强酸、强碱和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如图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AgNO3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和______(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如何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了呢?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SO42-,它们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反思质疑2:反应前后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有无改变? 研究讨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 ![]() 请你在下图圆圈中▲处将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产物补充完整: ![]() 表达交流: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得出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 |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煤 ②氧气 ③二氧化碳 ④食盐 ⑤碳酸氢铵 ⑥熟石灰六种物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 (2)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烹饪时使用的调味品的是______; (4)制冷剂“干冰”的成分是______; (5)常用作氮肥的是______; (6)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化石燃料是______. |
|
(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KCl+3O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