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老师让同学们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了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 ①溶质为______; ②溶质为_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两种猜想.
|
|||||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1)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3)现有石灰石、稀盐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右图的“图例”,在右图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图. 图中试剂a是______,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双设计了如下方案:取(3)实验后的NaOH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现象为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实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5)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______. |
|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 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______.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 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通过以上分析,揭示出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
|||||||||
A、B、C三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Fe3+、Na+、Cu2+、SO42-、Cl-、OH-六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离子不能重复选用).取上述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现象如下:B+C→红褐色沉淀;B+Ba(NO3)2→白色沉淀. (1)根据以上事实判断:A是 ,B是 ,C是 .(填化学式) (2)写出以上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已知碘元素的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x的值为 ,碘离子的符号是 .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填序号). ![]() (3)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KIO3,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KIO3的名称是 . ![]() |
|
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1)小明从试剂商店购得一瓶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用于制取O2.若配制5%的双氧水600g,需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 (2)为了操作方便,改称量液体的质量为量取液体的体积.若配制5%的双氧水,应取30%的双氧水(密度1.1g/cm3)与水的体积比为______. |
|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人体保健、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1)低血糖患者每天都应注意摄入一定量含淀粉的食物,以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请你列举两种富含淀粉的食物 、 . (2)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C3H4O).丙烯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丙烯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煮水的铝壶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把它除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盐酸能“除水垢”和“要适量”的原因: 、 、 . (4)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年限比铜和铁晚得多的原因是 ;目前铝在多个领域替代易生锈的钢铁,其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①铝的硬度小 ②铝较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④铝的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 (5)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古代铜币表面绿色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文物鉴定人员常用酸验法鉴别铜锈真伪:用细玻璃棒蘸取少许稀盐酸,涂擦在需要鉴别可疑铜锈的部位,若有气泡产生则初定为铜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某厂采用联合法生产硫酸铜、硫酸亚铁作饲料添加剂,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 写出上图中①、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③ ; . |
|
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 (1)金刚石、水银、金属钠、冰;(2)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生石灰、干冰;(3)食醋、白酒、加碘食盐、纯碱. 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依次是 ;它们混合后可以发生反应得到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 . |
|
小明“五一”长假期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根据一袋某品牌的碳铵(NH4HCO3)化肥包装袋上印有标识(如图所示).对该化肥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铵属于盐类 B.碳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C.碳铵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D.碳铵里的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溶液的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的流量阀应作的调节为( )![]() A.保持不变 B.加大流量 C.减小流量 D.无法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