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都有Ⅰ、Ⅱ、Ⅲ三种溶液,在Na2CO3溶液中加入Ⅰ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Ⅱ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然后再继续加入Ⅲ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符合上述变化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只有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 B.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C.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 D.该实验不能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有关 |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B. ![]() 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 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
|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 C.物质A有可能是单质 D.物质C中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
||||||||||||||||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Y和Z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60℃时,100g水中,加入50g X,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3.3%饱和溶液 |
|
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B.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C.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
|||||||||||||||
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由红色变成蓝色 B.由蓝色变成红色 C.由红色变成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
|
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C.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
人体中缺乏某些元素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例如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所缺的元素是( ) A.锌 B.碘 C.钙 D.铁 |
|
CCTV《鉴宝》栏目中的一位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持仍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铝不与酸、碱反应 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