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为34 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C.硒为非金属元素 D.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 |
| 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引发事故的是( ) A.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用镊子取白磷在水中切割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D.点燃甲烷前要先验纯 | |
| 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会有生命危险,是因为菜窖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B.冬天为除冰雪,经常在路面撒氯化钠做融雪剂,是因为氯化钠溶液的凝固点比水高 C.王阿姨用肥皂水洗衣服发现泡沫少,浮渣多,所用的水是硬水 D.冬天北方裸露的自来水管爆裂,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 |
|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中,“X”的液体可以不是溶液的是( ) A.  收集氢气 B.  从液体中析出晶体 C.  反应有能量变化 D.  检验碳酸根 | |
| 对下列实验现象记录和描述不准确的是( ) A.将稀硫酸滴到pH试纸上,试纸变成蓝黑色 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观察到有大量的白雾出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
| 下列变化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其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菜刀生锈 B.  酸雨腐蚀植物 C.  生米煮成熟饭 D.  太阳能发电 | |
|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Mg(NO3)2、BaCl2、Na2CO3、CuSO4、KNO3、Na2SO4等物质组成.为确定混合物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 向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 滤出中的沉淀,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判断: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___; 肯定没有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 | |
| 如图所示,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液体A、固体C可能是什么物质?请给出两种不同组合(C为不同类别的物质),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 ||||||||||
|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 |
| 将20ml水倒人装有20mL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mL.再将一块手帕浸入该溶液中,用镊子夹起手帕,点燃手帕上的酒精,当手帕上的火焰即将熄灭时,将手帕晃动几下,火熄灭,手帕完好无损.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2)混合后的体积VmL______40ml(填“>”或“<”或“=”),原因是______. (3)手帕完好无损的原因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