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甲、乙组成的元素相同,甲、乙、丙中有一种物质是水,则甲是 ; (2)若甲、乙、丙都含有三种元素,其中一种为钠元素,甲、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其中一种物质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丙是 .   | |
| 右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2)如果从a与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采用的方法是 . (3)取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此时,三种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溶液.   | |
| 下列所示的实验装置是初中化学的三个重要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食盐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最简单的操作应选择 ;降低水的硬度应选择 ; (2)A与B两个实验中水的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加以解释 ; (3)在B装置的实验中,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的液体呈酸性,当电解实验完毕,测得剩余的水pH等于7.请你对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 |
| 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在反应后的方框内应填入下列微粒 (选填序号)A.  B.  C.  (2)写出符合微观图示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与  两种物质在构成上的不同点是    . | |
| 近年,公交车燃烧事故偶有发生.在事故原因调查中,有些是因有人携带了易燃物上车造成火灾的.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 |
| 从H、O、C、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内容.用化学用语填空. (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 ; (2)地球上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 |
| 有一种溶液X含NaCI,NaOH,Na2CO3,Na2SO4,CuSO4中的部分物质.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下面是小组成员探究的部分结果.请你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溶液X的颜色,溶液呈无色,X中不含有CuSO4 B.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x一定含NaOH C.另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X中可能含Na2CO3和Na2SO4 D.向步骤C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X中肯定含有Na2CO3和Na2SO4 | |
| 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A B.B C.C D.D | ||||||||||||||||
| 为了便于观察中和反应中的放热现象.小倩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内装有NaOH溶液).有关此装置的使用和评价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的液体一定要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 B.直接在烧瓶内加入镁条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 高度变化,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品红溶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 D.稀硫酸加入到烧杯中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 |
| 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与丙变化的质量之比为17:8 B.丁物质可能是单质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12 g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