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沼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蔬菜腐烂 | |
| 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我省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 7%、密度1.18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200g.然后取80.O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配制好的稀盐酸7 3.Og,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配制稀盐酸时,量取了溶质质量分数为3 7%的浓盐酸多少毫升? (2)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简要说明下列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1)稀硫酸、稀盐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______ (2)稀硫酸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稀盐酸则不会有此变化:______. | |
| 善于在物质问寻找规律,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表格中的三组物质,小茂同学对它们作了归纳,请你帮他完成相应内容.(说明:①X为待定物质;②规律不能重复) 
 | |||||||||||||||||
|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参照示例,自拟一种至少包含两种物质的标准,将标准以及符合该标准的物质填写在表格中. 
 | ||||||||
| 按物质的分类,在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种物质类别不同.例如:KOH、KNO3、Ca(OH)2、Ba(OH)2四种物质中,KNO3与其它三种物质类别不同,因为它属于盐类.请按这种方法在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不同于其它三种的物质,并指明所选物质的类别. 
 第二行是 、 、 . | |||||||||||||
| 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怡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而小丹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丹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 | |
| 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下表中列出了四种可被活性炭吸附的气体的有关数据. 
 根据以上规律,预计氯化氢的沸点介于 两种物质的沸点之间. | |||||||||||||||||||||
| 林林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的粉末. (1)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Mg3N2   | |
| 已知干燥剂“碱石灰”的成份是:CaO和NaOH,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变质.某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中一瓶放置已久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甲同学猜想:样品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了作用,则NaOH会______;CaO会变质,其反应的类型为______反应. (2)乙同学猜想: 
  图中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①、②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①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从操作③的现象分析,溶液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