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 表示1个甲分子, 表示1个乙分子,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则1个丙分子可表示为( ) ![]() A. ![]() B. ![]() C. ![]() D. ![]() |
|
|
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 C.用铁锅烹饪会在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
|
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CO3 B.CO(NH2)2 C.KNO3 D.K2SO4 |
|
|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
|
|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
|
|
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过一段时间后,铁钉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
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1)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 (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 (2)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将其转化成亚硫酸钠(Na2SO3).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酸碱度,测定方法是: . |
|||||||||||||||
|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
|
|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
|
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④可促进土壤中的Ca2+、Mg2+被植物吸收.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