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把金属拉成丝 B.蒸发结晶 C.石油分馏 D.用铁矿石炼铁 |
|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燃放烟花爆竹的数量明显减少,这有效控制了空气中何种有害气体的增加?(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氢气 D.稀有气体 |
|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 (1)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右图是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 C.氢原子的质量为1.008 D.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盐酸和硫酸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______(填符号). (3)小华同学打开盛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盖后,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 (4)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①同学们对溶质的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贝同学说:溶质除了硫酸钠还有氢氧化钠;小华同学说:溶质除了硫酸钠还有稀硫酸;小明同学说:溶质______ ______. ②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老师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 则这三位同学的猜想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5)小钢同学要配制70g溶质质量分数为5.4%的氯化铜溶液,经计算,他需要称量氯化铜的质量为______g. 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氯化铜溶液中主要含有Cu2+、Clˉ和水分子.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氯化铜溶液中的哪种微粒能使氯化铜溶液显蓝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 |
|||||||
氨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 (1)请你从图甲中选择实验室用此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2)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要从______(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闻氨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乙是利用氨气做的一个趣味实验(夹持设备已略去),烧瓶中装有干燥的氨气,胶头滴管中装有水,先关闭阀门,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内,然后打开阀门,请你描述烧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
|
在Cu(NO3)2、AgNO3 和K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1)请说出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成分? (2)写出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将黑色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2)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来防止铁生锈: (3)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小苏打的药品来减轻症状: |
|
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3)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什么会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 |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作如下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3)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石蕊,溶液变蓝色; 则该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
|
加热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A、B物质的饱和溶液,烧杯中无固体溶质剩余,如图是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要使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______和向烧杯中加水的方法. (2)将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t2℃降到t1℃,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
|